现场
里约深夜,中国人占领排球馆
里约奥运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巴西男足夺冠,马拉卡纳足球场陷入疯狂。而一旁的马拉卡纳齐诺排球馆,成了中国人在地球另一端的主场,它见证了中国女排如何撩拨国人敏感的神经。
球票几天之前售罄,但很多中国人还是跑到球馆外来碰运气,看能不能买到当地人的退票。很多巴西人提前购买了女排决赛票,但她们的球队被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淘汰出局,所以果然有很多巴西人来退票。中国人三五凑在一堆,跟巴西人讲价,或者相互打探,或者觉得票价太贵而还想再等等看。
决赛最便宜的票价是380巴币,相当于760元,最贵是900巴币,相当于1800元。巴西人实在,按照票面价格出售,甚至为了减少损失而打折出售。
最终,能容纳11800人的马拉卡纳齐诺排球馆陆陆续续坐满了,至少三分之一是中国人,红色成了球馆里的主色调。可能在里约热内卢的历史上,几千人规模的中国人集会还从未有过。中国女排成全了这么一幕。
周末上午,女排刷屏朋友圈
里约深夜的现场尚且如此,可以想象有黑压压一片目光来自地球另一端真正的主场。内马尔罚进制胜点球的瞬间,从各个屋里传来的呐喊声,能够感受到整个巴西瞬间沸腾。女排比赛时,大家的周围应该也如此吧。比赛过程中的微信朋友圈里已被女排刷屏。有很多朋友发来微信开玩笑说:我们都在电视镜头里找你呢。大家认为能够在现场为中国女排加油是件幸福感爆棚的事。
也对,人总是喜欢美化把自己的经历和历史事件融为一体。很多人会说起,12年前女排在雅典完成惊天逆转的时候,自己在哪里看球的场景,在大学宿舍,或者在哪个破败的出租屋,或者一段旅程中。
夺冠时刻,拿出手机忙自拍
当惠若琪完成致命一扣,球馆彻底沸腾,再羞涩的中国人也终于敢尽情呐喊了,尽管有些零散。现场D J很应景地播放了一首《小苹果》。中国女排用12年后的又一个奥运冠军成为国人的小苹果,与12年前不同的是,情绪的传递在社交网络时代更为迅速。
升国旗、奏国歌,然后不是绕场,也不是走进混采区接受采访,而是自拍。女排30年不变,但画风在变。最先掏出手机的竟是从更衣室里走出来的郎平,她特意把手机交给一位摄影记者,交待了两句,然后凑过去跟站在领奖台上的姑娘们合影。大合影完毕,姑娘们都纷纷掏出手机,逐个找人合影自拍。
当郎平走向混采区时路过一侧看台下,一堆球迷齐声喊道:“郎平!女神!郎平!女神!”这天晚上现场为中国女排助威的所有零零散散的气势略逊的口号里,最生动的一句。
南都记者 丰臻 发自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