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周的里约奥运会落幕,这是奥运会首次来到南美大陆。世界各大媒体对2016年奥运会进行了一番点评。
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中国正处于体育改革的关键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这次在里约,中国观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已不需要用金牌打地基,运动员的闪光人格也比胸前金灿灿的奖牌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往届比赛中对李宁、刘翔的责难,与本届对傅园慧等并未摘得金牌的新星的认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意识上的进步。
德国《每日镜报》表示,自里约奥运会开始以来,中国媒体也显现出对运动员更加宽容的态度。
中国女排在里约摘金,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美联社》在回顾中国女排“曲折”的夺冠路后,对中国姑娘在逆境中的拼搏精神给予了肯定,并认为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展现出了2015年在日本赢得世界杯冠军时的“激情”和“战斗精神”。
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方面表示,门票销售额突破3亿美元;但事实是,现场观众席上出现了许多空位。英国BBC透露,寨卡病毒让许多人不敢来观战,甚至一些运动员不敢来巴西;而巴西经济不景气和政治动荡也影响到奥运门票的销售。男子百米大战,现场并没有坐满。有消息称,这是因为票价高到许多普通人无法承担的地步。而空座位问题,也使得转播本届奥运会的媒体机构很不高兴。
英国在本届奥运会表现不俗,《卫报》透露了五大原因--通过国家彩票为体育筹集资金、不妥协的文化风气、高性能系统、新星的出现,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泰晤士报》的观点是,英国在资助和训练奥运会比赛项目方面采取了科学方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只获得1枚金牌;而这次在里约,他们的进步有目共睹。
美国仍是奥运会金牌和奖牌大户,但媒体将更多焦点集中在场外事件。《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女子接力队居然在失去决赛资格的情况下获得第2次机会,而且还是单独重赛,这样的裁决结果对中国女子接力队是不公平的。而美国游泳选手罗切斯编造在里约遭遇抢劫,则让美国在本届奥运会显得非常尴尬。《圣保罗州报》认为,“巴西人民感觉受到了羞辱!”(j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