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都体育学院奥运教授报道团独家报道 作者:周龙峰)2016年8月6日—8月15日,经过10天的激烈拼搏,中国击剑队走完了里约的征程。在参加的8个项目中,中国队获得1银1铜的成绩,分别是女重团体银牌及女重个人铜牌。相较于其它几届奥运会,中国队的成绩与2000年悉尼相同,奖牌数、奖牌成色低于雅典、北京及伦敦。
中国击剑队历届奥运会奖牌榜
|
奖牌总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984年洛杉矶 |
1 |
女花个人(栾菊杰) |
|
|
1988年汉城 |
0 |
|
|
|
1992年巴塞罗那 |
1 |
|
女花个人(王会凤) |
|
1996年亚特兰大 |
0 |
|
|
|
2000年悉尼 |
2 |
|
男花团体(王海滨、叶冲、董兆致) |
女重团体(杨劭琦、梁琴、李娜) |
2004年雅典 |
3 |
|
男花团体(王海滨、叶冲、董兆致)、男重个人(王磊)、女佩个人(谭雪) |
|
2008年北京 |
2 |
男佩个人(仲满) |
女佩团体(谭雪、包盈盈、倪红、黄海洋) |
|
2012年伦敦 |
3 |
男花个人(雷声)、女重团体(李娜、孙玉洁、许安琪、骆晓娟) |
|
女重个人(孙玉洁) |
2016年里约 |
2 |
|
女重团体(孙玉洁、许安琪、孙一文、郝佳露) |
女重个人(孙一文) |
总计 |
14 |
4金 |
7银 |
3铜 |
里约奥运会的击剑比赛共设10个项目,在10天的比赛中,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一举获得4金1银2铜,金牌数及奖牌数均比伦敦奥运会有较大提升。匈牙利、法国、美国上升趋势明显;韩国、意大利、中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纵观最近两届奥运会的奖牌榜,奖牌的得主变化较大,这与击剑项目的竞赛特点有关。比赛的结果在几分钟内就能决出,很多情况出现“决一剑”,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没有状态的调整时间,第一场比赛就得当决赛打,这也是击剑项目的魅力所在。从最近5届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榜来看,中国队获得的奖牌数为2-3-2-3-2,波动不大。本届奥运会变化最大的是奖牌的成色褪色。
2016年里约奥运会击剑奖牌榜(2012年伦敦)
|
奖牌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俄罗斯 |
7(3) |
4(0) |
1(2) |
2(1) |
匈牙利 |
4(1) |
2(1) |
1(0) |
1(0) |
意大利 |
4(7) |
1(3) |
3(2) |
0(2) |
法国 |
3(0) |
1(0) |
1(0) |
1(0) |
韩国 |
2(6) |
1(2) |
0(1) |
1(3) |
罗马尼亚 |
1(1) |
1(0) |
0(1) |
0(0) |
美国 |
4(1) |
0(0) |
2(0) |
2(1) |
中国 |
2(3) |
0(2) |
1(0) |
1(1) |
乌克兰 |
2(2) |
0(1) |
1(0) |
1(1) |
突尼斯 |
1(0) |
0(0) |
0(0) |
1(0) |
总计 |
30(24) |
10(9) |
10(6) |
10(9) |
回顾中国击剑队的里约之旅,刻上了深深的遗憾烙印。个人赛中,赛前寄予厚望的雷声、许安琪、孙玉洁、沈晨状态调整太慢,首轮即遭淘汰,马剑飞也在第二轮的中国“内战”中败北,无缘八强。团体赛中,老将们虽找回状态,只可惜年轻队员关键时刻经验不足,遗憾败北。
里约奥运会的击剑比赛已经结束,让我们在遗憾的同时,也向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中国“剑客”致敬。本届奥运周期,和其它队伍一样,经历了北京、伦敦的“辉煌”后,中国击剑队也到了新老交替的关键点。大批老队员退役,有过奥运经验的队员寥寥无几。但为了心中的梦想,队员们顽强拼搏,直至比赛的最后一刻。里约奥运周期,孙玉洁、许安琪、雷声一直在课堂与赛场间轮转,个中艰辛,冷暖自知;马剑飞饱受伤病“折磨”;雷声伦敦夺金后两年未系统训练,体能下降明显,为了本届比赛,重返训练场后他没错过一次体能训练课,每周还主动联系教练员加一节体能课;刘咏诗赛前体重下降明显,晚上无法入眠。但即便如此,“剑客”们也完美履行了自身职责。男花个人首场比赛,马剑飞在开局0-6的不利条件下,顽强拼搏,最终15-14赢得比赛。团体8进4,马剑飞、雷声3局挽回13剑,但仍遗憾败北。女重团体,许安琪、孙玉洁的完美发挥确保队伍一路杀进决赛,只是关键时刻队员受伤调整后直落4剑,打乱了比赛节奏,才遗憾丢金。
“剑客”们不辱使命,他们后面的保障团队更是如此。女重团体半决赛赛场击剑全体成员众志成城,集体到赛场为队员加油,电视机旁都能清晰听见教练员、运动员集体给比赛队员鼓励,女重中方教练许学宁更是至声音嘶哑。男花团体8进4,主教练叶冲在大比分落后时临危不乱,积极指点运动员。在关键剑裁判出现误判时,据理力争。还有那些可爱的替补队员们,林声、秦雪、李晨,他们保障队伍都最后一刻,虽因个人原因无法圆梦里约,但他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
虽有遗憾,但本届周期也有欢乐。孙玉洁在女重团体中获得的一枚银牌,使其成为中国击剑队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银、铜牌的运动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奖牌收集者”;年轻队员孙一文在两位主力首轮淘汰的情况下,独自扛起女重大旗,获得一枚铜牌;女花刘咏诗、乐慧林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挑战自身极限,分别打进女花的8强及16强,使人眼前一亮。
10天的比赛里,有泪水,有欢乐,但无悔。中国队打出的气势,在本周期实力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勇于亮剑,这就是中国击剑的精神。精神在,中国击剑就不会倒,哪怕下届形势更加严峻,期待中国击剑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