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都体育学院奥运教授报道团独家报道 作者:阿生)北京时间8月17日,中国选手周凤出战摔跤女子自由式69公斤1/8决赛,对手是德国的福克恩。赛前一度被看好的周凤最终以3-11不敌对手,首轮意外惨遭淘汰。这位辽宁姑娘曾夺得去年世锦赛银牌,今年初的里约测试赛冠军,并在2016年国际摔联官方该级别世界排名的第一位。
本届奥运会中国军团诸多项目上,在赛前分析中我们常听到这个双保险﹑那个夺金点,吊足了国人的胃口。而实际情况则是在比赛中双保险也不保险,很多夺金点也没有带来金牌。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军团到底怎么了,赛前的这些分析是否是盲目乐观,是否科学可信。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笔者从专业的视角尝试为人们去剖析这些问题。
赛前的分析一般都是基于运动员在整个奥运周期的成绩以及主要对手的成绩而产生的理性判断,所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奥运会比赛可不是单纯的成绩的数据统计,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运动员能否夺得冠军涉及到太多的因素,其中就包括运动员个人赛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以摔跤运动员周凤为例,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赛前夺冠呼声很高,而比赛则是惨遭淘汰的结局,然而这并不是周凤真实实力的展现。从团队前方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周凤在赛前训练中腰部受伤了,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在本文前面首先提到了运动员赛前的身体状况的原因。搞过竞技体育的人都明白赛前受伤意味着什么,尤其对这种同场对抗性项目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所以周凤的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回顾中国奥运竞技体育史,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然而没有谁的遭遇比刘翔更惨,本有实力夺金却因受伤导致两届奥运会颗粒无收,8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这种情形对运动员的伤害也是最大的。
说到伤病,人们不禁又要问为什么早不伤晚不伤偏偏在奥运会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受伤。我们知道奥运会4年一个周期,运动员4年里要接受系统的训练,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伤病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小伤处理不好累积到最后可能就是影响成绩的致命因素。而且与职业体育相比,很多奥运会体育的医疗保障投入不如职业体育。职业体育以市场为导向,首先要保障运动员的出场次数,因此职业体育的医疗保障的投入非常大。以美国NBA为例,运动员每年光常规赛就要参加82场,而且比赛对抗极其激烈,但运动员的伤病却控制的很好,这不得不说与医疗保障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很多奥运会项目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化和职业化,大多数项目还是以政府支持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其医疗保障的投入跟职业体育的投入相比要少的多。另外,我们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简单的说就是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训练中就一定会让运动员接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而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其风险也是最大的,如果训练过程中负荷和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控制不好就会给运动员带来伤病。训练控制的好与坏,一看教练员经验,二看的就是体育科学研究的水平。综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因伤病而失去争冠的机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