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 周婉琪
广州日报里约8月18日电
里约奥运会静水皮划艇男子单人200米划艇决赛,来自广东的名将李强获得第7名。不过,他的“对手”马丁说,李强在他心目中就是冠军。赛后,马丁用一个死死的拥抱安慰李强,还送给他一个深情的吻。
目标东京 要当四朝元老
李强晋级的过程堪称惊险,小组赛名列第5,差一名就无缘半决赛;半决赛他未能成为小组前两名,最终以最好成绩的小组第3名晋级决赛。由于半决赛成绩不是最差,所以他没被排在第8道,而是第1道。而决赛时偏偏第1道因为风的因素最为吃浪,最终正是第8道的乌克兰选手夺冠。赛后李强说:“我一直在追赶。可能是对比赛的欲望不够强烈,太长时间没有进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了,导致自己对这种高水平比赛的欲望以及对比赛节奏的掌控都没有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李强赛前承受了很大压力,因为大家对他寄予厚望,但大家却不知道,他上个月受了伤,两周不能正常训练。里约的风对他的训练造成了很大困扰,心烦的他选择了上交手机,闭关三日。
虽然李强才27岁,但这已经是他的第3届奥运会了。被誉为孟关良、杨文军接班人的他19岁时便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单人500米划艇的第6名;伦敦奥运会上,他和另一位广东选手黄茂兴拍档得了双人1000米的第8名。李强曾在世界杯丹麦站单人200米划艇的比赛中夺冠,这是中国选手在国际男子单人皮划艇赛场上的首个冠军。
3届奥运会均未能登上领奖台的李强非常失落。应该说,他的训练水平是高的,但到了赛场却总是差那么一点。李强没有放弃,不甘心的他坦言,如果身体许可,他的目标是东京奥运会。
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党委书记杨海表示:“李强为比赛付出了很多,能够在27岁的年龄作为中国划艇领军人物走上奥运会舞台,并且能够冲进A组决赛,我们对他的表现感到满意。在过去的奥运周期当中,李强在国内外的比赛中都表现出一定的竞技状态,但是确实在备战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他只拿到第7名,但我们都觉得很满意。”
再续前缘 师徒情深似海
赛后,李强与一位外国“老头”热情拥抱,后者穿着中国队的礼服,看起来似乎是中国队的外教,但这个“老头”却戴着运动员证。原来,他是48岁的澳大利亚划艇运动员马丁,他的确曾经是中国皮划艇队的外教,正是他的到来帮助李强登上巅峰。不过,里约奥运会上,这对师徒却成了对手。
马丁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运动员。他是保加利亚人,从1988年开始代表保加利亚队征战了3届奥运会,取得了两枚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移民澳大利亚的他代表“袋鼠军团”出战奥运会,获得了单人500米划艇的第10名。此后,他以主教练身份率领澳大利亚队征战了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之后成了中国队的外教。2015年年底,马丁毅然决定挑战自我,以运动员的身份第5次征战奥运会,并最终赢得了单、双人1000米划艇两项参赛资格。他的长子已经24岁,仅比李强小3岁。马丁的名言是:“如果那些澳大利亚小伙连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都划不过,他们就没有好到足以去奥运会。”
李强表示,他先后与马克和马丁两位外教合作,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一紧一松,但合作都非常愉快,前者教会了他如何训练,后者更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在技术细节上对他帮助很大。
虽然不再是中国队的外教,但马丁仍然牵挂李强,他在训练比赛的闲暇之际依然对李强进行着临场指导。李强决赛当天,他还特意借来了中国队的礼服,希望见证李强站上领奖台。
马丁认为,李强很有天赋,如果没有伤病等困扰的话,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他盼着弟子能为自己一圆奥运金牌梦。对于李强的表现,马丁坦言不开心,因为李强的目标是奖牌,但200米项目就是这样偶然性大。“如果现在再比一次,冠军也许就是李强了。”在自己的单人比赛中仅获第15名的马丁说,“李强告诉我他想参加东京奥运会,谁知道呢,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