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相比,中国体操队无论在成员配置上,还是项目发展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成绩却一落千丈,除了两枚团体的铜牌,一些有冲金希望的单项,连奖牌都没有获得,尽管这里面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所谓的人为,有自己为也有他人为,那么追根溯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缺乏沟通交流
现代社会讲究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通讯工具和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增进与世界的交流,这个交流包括官方层面,与其他国家的体操文化交流,比赛交流,同时也包括运动员个人之间的交流,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平等交流。交流可以打破隔阂,增进沟通,促进发展。
从官方层面,中国体操队的建队时间也不短,这期间,我们根据中国人自身的特点发展了很多有个性的动作,同时也形成了中国人的体操发展理念和文化,但是这些能够影响意识的动作,中国队从来没有去做,总是埋头苦干,有时候导致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这种不参与交流沟通的行为,就如同不合群的个人,难觅知己,难有志同道合的人,更重要的是容易被排除在主流观点和审美圈之外,做一个神秘的闯入者,命运难料。
从运动员个人层面,她们没有方式参与外界交流,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知之甚少,缺少阅历和复杂事物的应对能力,更被约束了许多的行为,使得运动员在判断力上有一定的缺失。如同孩子需要同伴一样,运动员也需要朋友,除了生活中日日相伴的队友,她们也需要和其他国家的优秀选手沟通交流,增进了解,熟悉对手,进而拉近距离,减少因陌生引发的慌乱和不自信。
同时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也需要交流,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始终处于被安排,被规定,被要求的被动层面,难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体操队的选手年纪小,缺乏个人主见,特别是对于规则和动作难度,运动员没有系统的知识,对于比赛中出现的难度分不认定情况,自己也无法判定,这一点是非常不合格的。
更为关键的一种交流就是和裁判的交流。英语差成为了中国队不去主动沟通的理由,裁判给的分数低于预期的时候,即使不申诉,是不是应该场下交流一下原因,以便适时的调整训练方向?出现难度分认定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不管影不影响奖牌的归属,都争取合理的利益,如果你自己都不珍视自己的运动员,凭什么寄希望别人来爱护?
中国体操队的封闭保守程度如同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仍然抱着传统老套的工作方法,沾沾自喜于传统强队的名号,可是如果一味的这样封闭保守下去,这个名号将会气数尽了。
外交软弱
说道本次里约奥运会的裁判打分,显而易见的对中国运动员执行了双重标准。但是裁判赋予了双重标准合理的身份,那就是把中国队擅长的动作增加扣分点,过分强调中国队不擅长的事项,这两个条件一旦合理的形成,那么中国队的出头之日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当然中国人的诚信已然加入黑名单,篡改年龄被剥夺奖牌的惩罚就发生在不久前。那么但凡有中国选手出现的地方年龄问题就会伴随着出现,当然对于一些流言蜚语也许不必理会,但是流言泛滥成灾的时候,中国人不给于有力的还击以正视听,会被认为理亏而不敢发言。
比如说,商春松已经20岁了,还被英国媒体质疑年龄问题,质疑的证据只是看起来像,这难道不荒谬吗?还有一个例子,美国选手萨克拉莫尼一直认为程菲凭借东道主优势,在一跳失败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奖牌,那么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美国选手马洛尼的铜牌不也是失败了一跳吗?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可是这两件事情出现后,中国人不仅不给于有力的反击,反而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这不是纵容他人无端抹黑中国体操队吗?
在2010年之前,中国队吃了亏就默默忍受,不知道捍卫自身合理的权利,多次被国际体操联合会针对性的打压,却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应有的态度也没有,这种过分软弱的外交手段果真符合国情吗?我们一贯信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面对欺压,怒不敢言的懦弱行为,难道中国体操在外界的形象就是受气包和撒谎者吗?这些行为令人费解。
近几年,这种情况得到了些许改善,在面对一些不公平打分的时候,中国一些教练员和退役的运动员通过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质疑,尽管这个作用是有限的,对于中国队来说也仅仅是进步了小小一步,但是迈开了这一步才有接下来更大的一步。
“没有话语权”是黄玉斌总教练对于中国体操队目前面临困境的解释,但是我相信在国际体操联合会里有话语权的是少数,但是被如此打压的只有中国和朝鲜,那么仅仅把这个问题归结为话语权,是稀释了自身的问题,而将无能为力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的国际大国,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通过正当正当的渠道捍卫自身合理的权利,并做到兼容并包,吸纳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之短,增进自身与世界的沟通交流,传递属于中国的体操文化,让世人了解中国体操,读懂背后的故事,我相信中国体操队会有另一番形象和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