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的亚运会上,宁泽涛以21秒94夺50米夺得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亚运会纪录,随后,他以47秒70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在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上,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100米自由泳金牌,拿到他的首个世锦赛金牌。
英俊的相貌和略带邻家男孩般的腼腆笑容,虽没有孙杨的霸气,却有一种让人想亲近的感觉,这就是宁泽涛给人的第一感觉,他看起来没有任何侵略性。8月,宁泽涛以23岁的年龄参加里约奥运会,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们希望,也相信宁泽涛在这届奥运会上可以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但现实是残酷的,宁泽涛在本届奥运会上两个短池项目中均未打入决赛,提前回国。他的游泳人生,继续维持着自喀山世锦赛后的下滑,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宁泽涛最近两年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喀山归来,两副面孔的宁泽涛
宁泽涛在2013年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以及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开始展露头角,在当年,他打破了5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这位时年20岁的小伙子,开始成为媒体眼中的“希望之星”,在2014年的亚运会上,宁泽涛一战成名:他在50米自由泳预赛里,打破了亚运会纪录,到了决赛中,他自己打破了自己刚刚创造的纪录。在亚运会上,宁泽涛被视为中国短道游泳的王者,而且以他的年龄,他的时代将刚刚开启。
宁泽涛完成了一条中国式的运动员成长之路,重要的是,宁泽涛拥有鲜明的快速爆发期以及可见的高速成长期。2013年,在孙杨出现不少负面新闻的情况下,宁泽涛以完全相反的形象出现:孙杨充满霸气,但性格略显幼稚,甚至还有妈宝的特征;宁泽涛则是英俊小鲜肉,军人出身的他谦逊成熟,更懂得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宁泽涛的形象没有侵略性,带有亲和力的笑容以及接受采访时温和语调,无法让人不喜欢他。这一切,都让人觉得,宁泽涛具有一位偶像级巨星的潜质。
但巨星的潜质会被现实磨去,宁泽涛身上那种邻家男孩的气质,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正渐渐的消失。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宁泽涛开始真正进入一个森林法则里的中国传统社会,我们称之为儒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柏杨先生用一个“酱缸文化”就直接概括了这个法则里的一切,即媚上者生存,自由者死亡;遵守酱缸规矩者生存,怀疑酱缸肮脏者死亡。
喀山世锦赛前,宁泽涛开朗自信,喀山世锦赛之后,由于一连串事件,他开始自我封闭,保持着基本的礼貌,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与队友、媒体,保持着距离,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开始变得冷漠。
比如在4X100米自由泳接力结束后,宁泽涛是第一个来到混合采访区,他准备快速离开,他没有与守候在此地的记者们有任何眼神上的交流;但最终宁泽涛还是被记者喊住,记者要求他对自己的表现做出点评,他只说了句,“各位辛苦了,谢谢。”即使有数名记者不断的追问,宁泽涛的回答还是那句“谢谢”。
在100米自由泳预赛结束后,面对于央视记者的提问,宁泽涛甚至直接回答,自己的状态就是这样,反复表示,这就是他的水平。显然,宁泽涛突然间对记者有了强烈的防范之心,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与游泳中心领导的交恶,宁泽涛受到了包括国家级电视台在内的媒体的一连串声讨,攻击从事实到莫须有。对领导的态度不敬态度被批判,还可以理解,有媒体人在奥运会前做出恶性推测,指责宁泽涛故意放弃了4X200米自由泳接力,导致中国队此项目最终无缘奥运会,这种莫须有的诽谤,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即使是宁泽涛,也无法抵抗这种恶意攻击带来的伤害以及产生的负能量。
与某些媒体的交恶,是宁泽涛没有想到的,这些拥有强势话语权的媒体人,对他恶意态度的源头,只是因为他在赞助合同上对自己正当要求的坚持;但因为有了正当但不向强权妥协的态度,他被批判,甚至被人恶意攻击抹黑。原因简单,宁泽涛在酱缸文化里想保持着自己的自由,这对于酱缸里的其他众生来说,显然侵犯了他们对于酱缸规矩的神圣认知权。
酱缸里是没有自由的,想保持自由,你就要付出代价,如果不是宁泽涛拥有众多的网络粉丝和知名度,他可能已被酱缸里的众生直接淘汰掉,但好在,宁泽涛依靠三年来拥有的知名度,在劣币趋赶良币的环境中活下来了,但他变得封闭而略带冷漠,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更希望突出他的这个形象。
于是,我们在新闻中,就看到了那个从喀山世锦赛后,越来越冷漠的宁泽涛。(钱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