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都体育学院奥运教师报道团独家报道 李厚林)里约奥运会女子铅球项目决赛中,我国名将巩立姣本场发挥不佳,很遗憾的获得第四名,没能延续世界三大赛连续7年夺牌的历史。
将巩立姣2016赛季实现了突破,创造了20.43米的个人最好成绩,比赛前赛季世界排名位列第一位。尤其在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取得银牌后。对他的期望也得到提高,女子铅球成为中国田径项目里约奥运会冲金点之一,进入决赛的巩立姣被寄予夺牌厚望,但是在今天的决赛中,巩立姣状态不佳,最后以19.39米获得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
从比赛成绩来看,巩立姣决赛前三掷分别投出18.98米,19.39米和19.18米,比赛状态不佳,19.39米的决赛最好成绩与赛季个人最好成绩(20.43米)差距达到1.04米。
从大赛成绩来看,2009年,巩立姣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以19.89夺得铜牌。2010年,在斯普利特田径世界杯以20.13米的成绩获得铜牌。2011年世锦赛以19.97米获得第四名。2012年,夺以20.22米获得伦敦奥运会铜牌。2013年,在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以19.95米获得铜牌。2014年,在室内世界田径锦标赛以19.24米获得铜牌,2015年,巩立姣以20.30米获得了北京世界田径锦标亚军。巩立姣比赛成绩基本都在20米以上成绩,最低成绩也是19.95米;里约奥运会决赛匈牙利马尔顿以19米87夺得铜牌,比巩立姣历届大赛成绩都低很多。显然,巩立姣以19.39米的决赛成绩获得获得第四名也是情理之中。
男子跳远项目中王嘉男参加跳远决赛,决赛过程中,王嘉男第二跳就跳出了8.17米的好成绩,并且以此成绩获得第五名,平了刘玉煌在1984年奥运会创造的该项目中国选手奥运最好名次。王嘉男资格赛中第一跳就跳出了8.24米的成绩,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最好的一跳,为中国跳远在奥运会上书写了新的篇章。
在鼓励巩立姣再接再厉,为梦想而坚持;祝愿王嘉男开启新征程,继续为国争光的同时,遗憾之处令人反思,痛定思痛,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变得真正强大。赛后巩立姣在采访中说“今天感觉真的是找不着比赛的状态,脚到现在还是凉的。最主要是感觉太想去拼了,但是越想拼有可能会越拼不起来”;“今天可能就是太想拼了,反而越想拼越拼不上去,导致技术没发挥出来”,“ 更主要的还是太想要这块奖牌。所以跟天气、跟时差都没关系,就是自己调动不出来状态”。王嘉男在采访归因中说
“今天有点紧。第一跳没发挥出来,后面更紧,可能就是太想要金牌了,技术可能也没发挥出来。”“想让自己节奏一定不要乱,因为节奏一旦乱的话后面就很容易犯规。今天好像没有犯规,因为太怕犯规了,所以说后面节奏有点乱。
“心理不够强大”是导致他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原因。“本来想像预赛一样第一跳跳出8米20左右的成绩,后面的几跳能够放开去拼。”王嘉男说,“不过站在跑道上还是太紧张了,怕犯规,节奏乱了就没跳出来。”
总结原因主要有3点,第一、拼命技术不足。第二、想赢怕输,缺少拼命技术的精神。第三、过高评估自己,对于比赛困难准备不足。
第一、拼命技术不足。
通过比赛技术来看,巩立姣技术滑步控制能力不足,急于出手,导致技术难以发挥。从现实来看,巩立姣这两年成绩不稳定主要还是技术不稳定,改进后的技术熟练性不足,完成好改正后的技术是关键,滑步技术是改进技术的关键,比赛阶段过于强调最后用力,忽视滑步技术的关键性,拼命一搏中没有到位滑步技术创造的超越器械动作姿势的保证,最后用力再努力效果也不大,因此,难以找到比赛状态。
王嘉男来说,过于重视踏板犯规情况,表现在多次在起跳板前调整步子和节奏;第一跳过分降低重心。第二跳以后主要是起跳前调整步长出现降速,与拼命技术思想背道而驰,严重的制约超水平技术的发挥。对于比赛中适合自己的拼命技术把我和了解不足。运动员的拼命技术也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面临的新课题。
从拼命技术想的是成绩,而忽视了“肯定是会有点想法的,但是我尽量控制自己,但是还是没控制住,”
第二、想赢怕输,心理认知需提高
巩立姣决赛定位就是要铅球的奖牌,甚至金牌,但是,决赛中前两投没有投出理想成绩,与以往预想成绩差距很大,后面比赛一看成绩不好就直接主动犯规,失去利用规则获取更多的时间调整比赛状态的时间。王嘉男开始就想和及格赛一样跳出8.20的成绩,“太怕犯规了,后面节奏有点乱”,没有抓住第二跳合理的助跑节奏,调整距离,反而一次次降速调整步子起跳,尽管没有出现犯规,破坏了良好的助跑节奏,成绩得不到突破。第二名的 南非运动员曼永加此前最好成绩2011年8.26米,近年成绩低迷,比赛中第一跳跳出8.16米成绩后,通过两次犯规的代价找到了合理的助跑距离,连续跳出了8.28和8.37米的成绩,实现从第五名反超获得银牌。冠军运动员亨德森也是冒着犯规危险凭借最后一跳8.38米逆转获得亚军。不怕犯规,坚信自己的节奏,才能找出合理节奏,逐步完善技术,最后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创造奇迹。患得患失的心理直接影响了比赛状态。巩立姣比赛结束后表示“脚到现在还是凉的”,也暴露出一方面受到没有状态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想保存体能,期待后面找到比赛状态,又担心过度调整比赛状态影响比赛体能,放弃了造成过大体能消耗特殊手段的运用,造成保守心理,其实巩立姣和王嘉男在第二轮比赛后处于第4的位置,具有冒险牺牲一搏的必要。
第三、评估过高,奥运比赛困难准备不足。
在2015年世界锦标赛上巩立姣收获银牌、王嘉男收获铜牌,能够取得这个成绩与主要的对手发挥不佳或有伤缺阵具有很大关系。而且,北京世锦赛是主场作战,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赛前所说 “北京世锦赛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到了里约奥运会上都会变成不利条件” 。从心理方面来看,北京世锦赛,1金7银1铜的成绩,夺牌中国运动员国在取得好成绩后心理定位也得到提高,在奥运会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能否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奥运会比赛需要,直接决定了这些希望之星的里约奥运会成绩。
巩立姣经过近年大赛稳定的发挥,尤其创造出个人最好成绩后,对自己的水平评估已经有了提高,对于金牌有了积极地想法,想到了正常水平发挥和超水平发挥的可能,认为自己获得奖牌是正常的事情。对于对手失常发挥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唯一对于多年自己是对手是失常发挥的获利者没有意思到。对自己失常发挥考虑缺乏,也对比赛难度考虑不足;改进后的技术是比赛成绩不稳定的最大隐患,以前及格赛一投就是19米多,伦敦奥运会和北京世锦赛都是19.11米,但是,这次比赛只有18.78米,赛前状态露出端倪,但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王嘉男在去年世锦赛获得奖牌后,对自己的比赛信心极大地提高,也是室内伤病结束后连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是,也产生了一定的盲目乐观情绪。资格赛中第一跳就跳出了8.22米的好成绩,他想的是在第一跳也能跳出8.20左右的成绩,如他说“我就想今天决赛的时候第一跳也能像昨天一样跳个10多、20左右的话后面就松一点,今天第一跳就有点紧了,技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7米70多后面就有点紧。”对于比赛难度考虑不足。2015年世锦赛上,第一跳8.14米并列第一,第二跳成绩提高到8.18米就排名第二位,基本上没有经受考研就获得奖牌。而奥运会比赛,各国都比较重视,比赛成绩高,第一跳没跳好,第二跳8.17米仅排在第4位,急于出成绩,又怕犯规的心理导致比赛肌肉越来越紧,助跑节奏被打乱。
铅球项目最佳出成绩年龄在30多岁,奥运会冠军卡特已经31岁,亚军维利已经32岁。现年27岁的巩立姣在女子铅球项目还属于年轻运动员黄金年龄,希望巩立姣甩掉包袱,继续向前,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战斗下去,续写新的篇章。
20岁的王嘉男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历史战绩,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在正确的方法和理念下,开启新征程。以开放、包容胸怀迎接更大的挑战,收获更好地成绩。与黄长洲、黄常洲、高兴龙和小将石雨豪进一步提高比赛拔尖成绩,开创中国跳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