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随着男子50米三姿步枪决赛结束,里约奥运会射击比赛全部落下帷幕。截止到本场比赛开始前,我国选手在本届奥运会射击项目比赛中已取得1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相比于4年前在伦敦收获的2金、2银、3铜的战绩明显逊色,特别是在杜丽、易思玲、庞伟、郭文珺等冠军大热相继出局后,这支曾被誉为金牌之师的中国射击队直到里约奥运会第2比赛日才由首登奥运舞台的女子选手张梦雪争取到全队在本届赛事的首枚金牌,而接下来我国各名将又在其他分项赛事中相继“失手”,对此很多射击运动爱好者不约而同地将这些结果形容为“冷门”,可是如果深谙国际射击联合会改革与发展项目的良苦用心以及为此而作出的锐意改革,如果你亲临现场感受规则颠覆性改变后,里约射击比赛为观众大幅加剧的感官刺激,你就会理解,里约奥运射击场“刮冷风”早有先兆。
射击运动被“逼”到了非改不可
早在1896年首届奥林匹克举办的时候,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项目,射击便成为奥运会的传统项目。在竞技体育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的钟爱既包含对公平、积极信念的分享,当然也不乏对竞技体育本身扣人心弦、悬念迭生细节的追逐。和乒乓球一样,射击运动也不可能在时代助推下迎合民众的视觉享受需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为保证奥运会比赛的品质,一方面拒绝增加参赛项目的容量,另一方面也引入“优胜劣汰”,把那些长期处于陈腐不能顺应时势变化的项目清出奥运会,同时将那些为受众喜闻乐见且国际影响力、职业发展态势良好或能够吊人胃口的项目替补进奥运舞台上来。射击项目在之前两届奥运会上的金牌项目较雅典、悉尼两届奥运会有所降低为15个。当奥运会的热度被三大球、游泳、田径等高强度、高刺激项目夺去大部分关注热度的时候,如果国际射联再不为所动,不再想想办法把观众留在射击场,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国际奥委会动刀“切掉”的对象。到底怎么改?需要从实践中摸索。在伦敦奥运会上,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决赛采用了淘汰制,观众在比赛期间自始至终都处于神经的高度亢奋中,于是国际射联从中找到了规则修改的灵感——将比赛融入更多的刺激元素。
观众可以吹号、鼓掌
里约奥运会成为国际射联改革项目规则后首届奥运赛事,人们之所以将此次改动形容为“颠覆性的”,是因为无论从比赛环境、成绩计算方式和淘汰制度都充满新意。比如曾经安静的射击比赛现场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里约奥运会首个比赛日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现场清晰听到了不时播放的流行音乐,而在看台上,几名身着俄罗斯代表团服装的观众一面吹哨一面鼓掌。他们的举动引起了现场其他“传统”射击爱好者们的强烈不满,这些观众先是送出鄙夷的眼光,向发声者挥出停下来的手势,接着用“嘘”的方式试图帮助台下选手们排除干扰,可他们也许还不了解,那些音乐声、口哨声甚至锣鼓声都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内”,只要观众不进入比赛区域进行身体干扰,那么比赛就必须照常进行。既然大部分观众都没有适应现场环境由静到闹的转变,选手们恐怕也需要相当的调整才能适应。
成绩算法对选手要求更苛刻
在以往的射击比赛中,预赛阶段所有成绩都按照整数环数来具体计算,但新规显示,预赛成绩也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说白了就是过去9.9环和9.1环的预赛成绩都被统一认定为9环,但在里约奥运会射击预选赛,9.9就是9.9,比9.1多0.8,这样一种算法需要选手们从预赛开始就要投入巨大的体力与心力,女子10米气步枪卫冕冠军易思玲之所以仅以预赛第8名成绩惊险晋级也与这样一个规则变化有关。另一个影响选手得分的计分方式变化是,曾经被带入决赛成绩的预赛成绩在本届奥运会上将不被计入决赛,这意味着有些对手利用预赛优异成绩打基础的策略必须被放弃掉,这一变化对于预赛成绩相对差些的决赛选手而言无疑起到激励作用。但对于预赛状态出奇的选手来说,却构成了某种警示,能不能保持状态的问题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队员们的思想压力。就像同样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杜丽预赛成绩第一,却不能把优势带入到决赛中,否则,她也依然有望笑到最后。在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杜丽仅仅收获了一枚铜牌,而在专家看来,随着比赛顺序由以往的“卧射、立射、跪射”调整为“跪射、卧射、立射”,给选手们在精力分配及注意力调节方面都带来了相当的影响。
淘汰制助兴观众虐心选手
国际射联围绕项目比赛规则改变的最精华部分还是与决赛有关。过去,参加决赛的选手须按照每人10发的平缓节奏决出冠军,而新规则要求,每名决赛选手在分别完成6射之后,就将首先按照即时成绩,将暂列排名榜最后2位的选手淘汰掉,随后每2发完成后,再淘汰2名末位选手,直到最终的冠亚军PK。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次被淘汰的选手都被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失败者表达敬意,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留在场上选手们的紧张和压力。杜丽和同一天获得男子气手枪铜牌的丈夫庞伟都表示,虽然在诸如测试赛、世界杯这样的各类赛事中全身心体验规则变化,但因为奥运会气场不同,他们仍或多或少受到全新淘汰赛制的影响。用本届奥运会射击比赛埃及籍裁判员杜勒的话就是,“每当身边有一名竞争对手转身离场,你以为留在场内的人会得意?他们只有更加小心翼翼”,可这样刺激的频繁淘汰场面却为观众所喜爱。获得里约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银牌的东道主选手费利佩·吴就坦言,“我感觉现在奥运会射击比赛的观众人数明显增多了,互动气氛也明显热烈了,可能新规则对我们选手而言不大好受,但观众喜欢、收视率提升了,这恐怕才是射击运动的重大利好”。
射击没有绝对冷门 水平提升致偶然性增多
在杜丽、易思玲、庞伟、郭文珺相继错过为我国代表团摘取里约奥运会首金后,很多人把这样一个局面形容为“冷门频频”,但事实上,射击项目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悬念、偶然性的多变项目,一名选手即便在比赛大部分施射过程中都保持了较高水准,只要有哪怕一次失误,就可能带来“满盘皆负”的结果。就像那个连续在多届奥运会决赛场浑浑噩噩“脱靶”的美国选手埃蒙斯。越南42岁选手黄春荣能够意外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也与诸如庞伟这样的优秀选手在个别发挥上出现不同程度失误有关。所以,想在射击项目上实现奥运卫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就像杜丽、易思玲分别在北京、里约卫冕失败一样。当然任何一种规则改变也都有可能给选手们带来好运气,比如我国选手李越宏就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中“意外”收获一枚带有突破性质的铜牌。
当然,相对冷门的出现还与各代表团整体竞技水平、综合实力提升有关。比如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冲破中国两将合围的美国19岁小将塔拉谢尔不仅天资过人,还因为良好的为人修养铸就了强大的心理防线,能够保证决赛每一射至少10.3环的超高水准,塔拉谢尔一鸣惊人首先还是靠扎实过硬的实力。所以说不是杜丽、易思玲、庞伟不够优秀,而是当今射坛,高手如林且新人辈出,没有谁能“志在必得”?本报里约热内卢专电 特派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