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里约热内卢8月5日电 题:这一夜,在马拉卡纳感受“巴西热度”
记者 卢岩 张素 王牧青 王曦
“巴西!巴西!”记者在排队等候开幕式入场时,马拉卡纳球场边的居民楼里,一户人家探出头来,对着人群兴奋地高呼。
循声放眼望去,附近视野所及的楼房墙外,不少阳台、窗口挂起了黄绿色的巴西国旗。
随着开幕式的即将到来,当地人对奥运关注的热度也正在逐渐上升。从新近开通的奥运专线——地铁四号线马拉卡纳站傍晚时密密麻麻涌出的人流中,就能略窥一斑。
或许这也符合巴西人“慢性子”的性格。
距离当地时间5日晚20:00的开幕式还有一个小时,记者看到马拉卡纳球场的不少看台都还空着。暖场表演开始,灯光渐渐暗了下来,观众按照主持人的要求鼓掌、打拍子,气氛逐步升温。当灯光再次亮起时,记者发现,马拉卡纳球场已经座无虚席。或许这就像当地人对里约奥运的热度一样,都在逐步升温。
傍晚时,马拉卡纳球场温度显示是23摄氏度。随着开幕式进行到深夜,气温非但没有下降,坐在记者席上,仍然能汗流浃背。开幕式导演巴里奇所言不虚,主打炫酷风的文艺演出,给现场和全世界的观众,传递出原汁原味的巴西创意。
演出中多次特意设计出灯光熄灭的环节,全场观众自发点亮手机的手电筒,营造出繁星满天的特效,画面既梦幻温馨,又震撼人心。随着巴西名曲《伊帕内玛女孩》唱响,现场观众也齐声合唱,欢声雷动震耳欲聋。人浪伴随着高举起舞动着的双手,观众席成为欢乐的海洋。巴西特有的音乐节奏极具感染力,而现场的气氛最大程度烘托了音乐的动感。“在桑巴王国,需要的就是舞动吧,”一位同行这样评论道。随着音乐,他甚至也下意识地摇摆起来。
不仅于此,紧张激烈的媒体大战也让记者亲身体验到了另一种“热度”。除了这届奥运司空见惯的排长队入场外,在媒体看台还上演了一番争夺战。由于开幕式记者票分为“带桌”和“不带桌”两种,而少量的媒体指南只放在桌子上供带桌记者使用,不少记者便偷偷拿走了不属于他们的手册。或许“窃书不算偷“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值守的志愿者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又重新拿出一本新的,放在桌子上。
尽管开幕式的结束几乎比预定时间延宕了50分钟,但冗长的运动员入场和仪式环节,并没有让慢性子的巴西观众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当下时节正是南半球的冬天,但马拉卡纳的热度仍旧足够灼人。从巴西代表团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到圣火来到会场,再到库尔滕传递利马点燃圣火,观众们几乎都是站着、呐喊着,他们挥着双手,跳着、尖叫着,开心的笑着。
这场开幕式的花费,只有伦敦奥运开幕式4200万美元开销的十分之一。然而预算的窘迫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常态,正如在举世闻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流浪汉和百万富翁可以一起悠闲地晒着太阳,享受海风一样。“预算不够,激情来凑”,在马拉卡纳的这一晚,记者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来自巴西的“热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