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杨明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不愧是带有南美鲜明特色的一次演出。和往届相比,在文艺演出方面有亮点、有创新、也有缺憾,和雅典、北京、伦敦等届奥运开幕式在很多方面无法类比,开创了发展中国家搞开幕式既省钱又出效果的新路径。
第一个观感是:整体表演居然无题,只有小标题,没有主题,看后不知叫什么。《观看指南》上开首给出一个葡萄牙语单词:“GAMBIARRA”,这个词有十多种解释,词典和葡语专家都无法准确给个定论,大概是“从无到有”的意思。不起名字,绝不是制作团队的疏忽,可能正是设计者的本意。没有名称、多种解释、怎么叫随你,多样化和包容恰恰最能体现出巴西特色。于是,绝了,世界首次看到一届没有名称的奥运开幕式表演。
第二,是场音乐、舞蹈混杂一起的狂欢大派对,是奥运史上最欢乐、最轻松、最接地气的一次表演。整体表演叙事简练、没有启用人海战术,服装、舞美、道具等虽不是高大上,但效果不错。
第三,虽然演出看似简单,其实,开幕式上蕴涵着许多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以及世界闻名的歌曲、舞蹈、歌手和体育明星。新华社翻译了40多页的《媒体观看指南》,对所有一闪而过的场景都进行了深度解读,阅读后才会发现制作团队的匠心和丰富内涵。
当然,欠缺之处也有,前半部分的巴西故事场面感强、构思精巧,但后半部分讲述世界故事说教味道过重,仅仅利用外挂的四块小屏幕显示画面和文字,无法感染打动观众。前半部分的动与后半部分的静反差过大,没有浑然一体。但是,利用奥运会传达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呼吁环境保护,又恰恰是这届奥运会文艺表演迥然不同的地方,为演出增加了分量和深度。
总之,无法将这届开幕式表演和北京、伦敦比,里约开幕式花费仅仅是伦敦费用的十分之一,能够制作出这等效果已经算相当出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看出里约的窘迫。比如:用无数个投影仪射出魔毯式地幕,效果出奇好,费用出奇少,和使用豪华LED巨屏相比并不减色。另外,这届开幕式上几乎没有用威亚或高科技手段,主要是真人秀表演。搭建的那个象征贫民窟的格子舞台也简单实用。
能节省尽量节省,快乐和狂欢最重要,这是里约奥运开幕式给人的最大感受。